党建工作
当前位置: 首页 > 党建工作 > 正文
主题教育|历史文化学院党委扎实推进主题教育
发布时间: 2023-06-16 09:53  作者:   来源:   浏览次数:

自主题教育启动以来,历史文化学院党委牢牢把握“学思想、强党性、重实践、建新功”的总要求,紧扣目标要求,强化理论学习,丰富活动形式,采用支部联学、外出实践等多种形式,推进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入脑入心入行,推动主题教育走向深入。

5月5日,党委统战部党支部与历史文化学院民族学生党支部聚焦“深学笃用学思想强党性,联学共建重实践建新功”主题,开展联学共研活动。历史文化学院民族学院党委书记罗庆昌、党委副书记张静应邀到会,党委统战部党支部、民族学生党支部全体党员参加活动。

   


罗庆昌介绍了民族学生党支部基本情况及作为第三批全国党建工作样板支部培育创建单位的工作情况。民族学生党支部书记庄伟领学习近平总书记在北京大学师生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党委统战部党支部副书记金更兴领学了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随后,与会党员围绕主题开展了交流讨论。

党委统战部党支部书记海克军讲授题为《带着信仰学 带着嘱托学 带着使命学 推动主题教育往深里走往实里走》的主题教育专题党课。党课系统回顾中国共产党成立以来党内集中教育,阐述了党内集中教育对加强党的自身建设、提高党的领导水平和执政本领、完成党的历史使命的重大意义,并围绕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从在真学真信中铸牢政治忠诚、在细悟细研中强化政治担当、在深学实做中练就政治本领三个方面谈了学习体会。

海克军表示,此次“联学共研”活动,聚焦“深学笃用学思想强党性,联学共建重实践建新功”这个主题,围绕立德树人根本任务,通过党员领学和主题发言,使党委统战部党支部和民族学生党支部主题教育活动开展体现出教育味、铸魂味和同心味。下一步,要进一步深化联学共研机制,组织更多有意义的学习会、交流会、讨论会,不断探索两个党支部党建工作新思路、理论学习新方式和支部活动新模式,逐步形成共学、共享、共研、共建的常态化学习格局。

                           


据悉,民族学生党支部近期还联合院团学组织“红石榴”实践团于北碚区柳荫小学开展“籽籽相连一家亲,童心共行向未来”主题活动。在宣讲和趣味游戏中让民族团结的种子在孩子心中生根发芽,推动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5月12日下午,中国古代史研究生党支部与中国近代史研究生党支部联合开展了“学习卢作孚事迹,弘扬爱国主义精神”的研学活动。

卢作孚先生是中国近代著名的爱国实业家,民生公司创始人。通过走访卢作孚纪念馆,实地聆听讲解、阅读馆内图文、参观实物、观看影像资料等方式详细了解了卢作孚先生寻找救国之路的一生,了解了先生在创办教育、兴办实业、启迪民智、推行乡村建设试验等方面的卓越成就。

                           


本次研学活动让党员同志们接受了一次深刻的爱国主义教育,党员同志们深刻感受到了卢作孚先生为救国强国而拼搏奋斗的爱国情怀,纷纷表示要向卢作孚先生学习,自觉地传承和弘扬爱国主义精神,把个人发展与国家命运相结合,切实发挥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不懈奋斗。

5月17日,历史文化学院本科生第一党支部在重庆自然博物馆开展“坚定理想信念,推进中国式现代化”主题调研活动。本次主题党日活动以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在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工作会议上的重要讲话精神为中心,以“对中国式现代化了解情况”为主题,采用问卷调研形式,对校内外群众和支部同志对“中国式现代化”的理解和学习情况展开调研。

活动以线上与线下相结合的方式开展。支部同志充分结合实际,针对“中国式现代化”理解和学习中出现的问题进行问卷设计,经反复讨论整理后形成问卷,由支部各同志线上发放,广泛开展调研。

线下调研活动于当日在重庆自然博物馆开展。支部组织委员王雨薇同志针对调研工作进行了说明,简述开展线下调研的注意事项。支部同志在博物馆内参观学习,结束后在馆内外开展调研,分组进行问卷发放和回收,了解群众对“中国式现代化”的理解情况。

本次主题党日活动通过调研的形式促进支部同志深入学习“中国式现代化”,进一步宣传了中国式现代化思想,激励了支部同志夯实理想信念根基,努力成为有理想、敢担当、能吃苦、肯奋斗的新时代好青年,坚定中国式现代化道路,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贡献力量。

                           


5月19日,民族学研究生支部与历史地理学研究生支部联合开展:“以学增智,锤炼成长报国过硬本领”主题研学活动。

著名教育家、爱国志士陶行知先生曾道:行是知之始,知是行之成。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调查研究是我们党的传家宝,是做好各项工作的基本。大学生党员要扎根社会,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才能以学增智,练就报国过硬本领。结合党员“五个一”要求,两个支部前往陶行知纪念馆开展主题教育研学活动暨5月联合主题党日活动。

支部党员首先对《习近平总书记给中国农业大学科技小院的学生回信》《习近平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工作会议上的重要讲话》《新时代的中国青年要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为己任》进行了领学,并立足青年当下实际,从乡村振兴、思想教育和民族复兴等方面阐述了如何做一名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的新时代青年党员。

全体党员跟随讲解员的脚步,参观了陶行知纪念馆,了解了陶行知先生献身教育的事迹。陶行知先生毕生致力于教育事业,对我国教育现代化作出了开创性贡献,他以“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的赤子之忱,为中国教育探寻新路。陶行知先生坚持“知行合一”,在实践中探索中国发展道路,在实践中表明爱国赤忱,世所共仰,是大学生党员的学习楷模。

                           


参观结束后,同志们进行了“历史爱国人物纪念馆的重要价值研究——以陶行知先生纪念馆为例”实地调查,通过访问纪念馆工作人员、参观人员,了解陶行知先生纪念馆所发挥的社会教育作用,发放问卷收集陶行知先生纪念馆展示效果和社会价值。

本次研学通过深入育人基地、开展调查研究,让全体党员同志接受了一次爱国主义教育。通过丰富主题党日活动形式,增强了党员的凝聚力、向心力,为打造一支能学敢干、信念坚定、凝聚核心的大学生党员队伍打下了坚实的思想基础。

为深入落实城口县人民政府与西南大学地校合作战略协议,扎实开展调查研究工作,推动事业发展,5月30日至6月1日,历史文化学院组织师生参与“城口县红色文化资源研究团队”(第二批)赴城口县进行实地调研、搜集资料及口述访谈,挖掘城口县红色文化资源。此次调研团队由历史文化学院党委书记罗庆昌、副院长赵国壮带队,学院博士研究生、硕士研究生等参与调研访谈。

5月30日,城口县委常委、宣传部部长王小平、城口县副县长刘光明及城口县文化与旅游发展委员会主任牟必韬等人会见了罗庆昌一行,双方就加快推动城口县红色文化资源挖掘、收集、整理等工作进行了深入交流、探讨,达成了共识,一致同意为该项工作的顺利开展提供充足保障条件。

5月31日,罗庆昌一行在城口县文化与旅游发展委员会王刚老师的陪同下参观了川陕苏区城口纪念馆。通过观看图文展板、场景复原、实物展示等多种形式的展览,重温了城万红军艰苦斗争的革命岁月。随后,调研团队前往双河乡的双流社区、柳河村等地进行实地调研,与红军后代和当地居民就城口红军革命事迹进行了深入访谈。

                           


6月1日,罗庆昌一行与原城口县委党史研究室主任张合轩进行了深入交流,全面了解了城口县红色资源挖掘、利用情况以及革命历史编写的历程。同时,一行人还走访看望西南大学派驻咸宜镇李坪村第一书记何定龙同志、修齐镇东河村第一书记张邻川同志,了解驻村书记的日常生活状况和驻村工作情况。

                           


调研期间,罗庆昌与城口县双河乡党委书记梁峰、党委副书记罗攀等同志就乡镇基层单位对毕业生的就业政策、人才需求,以及学院学生的就业情况等进行了深入交流,通过交流沟通,双方希望以此次调研为契机,加强校地合作,学院将通过假期社会实践,学业实习等方式助力乡镇建设。

通过此次调研活动,历史文化学院深入落实了西南大学与城口县的战略合作协议,进一步挖掘了城口县的红色文化资源,为编写《城口革命斗争口述史》和《城口红色故事集》两部著作打下了坚实的资料基础。据悉,6-8月,学院还将组织多批师生前往城口相关乡镇开展红色资源调研、访谈、收集工作,助力城口县红色文化旅游产业发展,服务革命老区发展振兴国家战略。